(上接1版)
实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工程
制造业是天津经开区长期以来的发展根基。天津经开区将持续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“十项行动”要求,围绕“1+3+4”现代化产业体系,以高端制造、智能制造、绿色制造为引领,着力引育百亿级龙头企业和千亿级产业集群,着力壮大汽车装备、电子信息、医药健康、化工新材料等支撑产业,加快发展数字经济、智能制造、新能源、生物制造等新兴产业。到2027年,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8000亿元,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6%,建成聚集效应强、支撑作用大、辐射范围广的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中心区。
• 做大汽车产业底盘
全力支持一汽丰田、一汽大众、长城汽车三大整车企业加快导入新车型、加速向新能源转型。同时,利用区内外资源积极布局新能源商用车。搭建智能网联车应用场景,在滨海—中关村科技园、“于响”片区、一汽-大众华北基地建设实验路段。依托大众变速器、纬湃汽车等项目,着力引育新能源车“三电”核心企业聚集。到2027年,新能源整车年产量达到50万辆,汽车产业产值达到2400亿元。
• 加快电子信息产业聚集
聚焦龙头带动,推动三星系和鸿富锦等项目加大投入力度。瞄准“卡脖子”环节,设立专项产业基金,重点引进集成电路、人工智能项目。依托唯捷创芯等项目,发展射频前端等关键领域芯片。高水平规划汽车电子产业园,搭建汽车芯片联盟,打造车规级芯片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。到2027年,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300亿元。
• 做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
发挥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引领作用,建设“泰达生物技术创新园”,打造“杀手锏”式专业孵化器。依托凯莱英、药明康德和康龙化成等国内头部企业,建设国家级CXO产业聚集地。搭建“1+3”滨海药监技术平台,规划建设核酸产业园,打造中国北方最大核酸药物研发生产基地。到2027年,聚集药品、器械和流通企业超500家,医药健康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。
• 壮大新材料产业规模
依托中石化乙烯、渤化等龙头项目,大力发展特种烯烃衍生物、高端精细及专用化学品、先进化工材料产业链条,建设南港工业区世界一流绿色化工新材料基地。依托中石化LNG、北燃LNG项目年周转量达1500万吨能力,建设中国北方最大的绿色能源基地。加快建设大宗商品交割库,打造北方重要油气现货交易中心。到2027年,化工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。
此外,在壮大制造业规模的同时,天津经开区还将积极谋划建设产业创新中心。
针对外资企业,鼓励跨国企业加快设立研发中心步伐,实现就地研发、就地转化,形成双研发中心模式。
针对大型央企,围绕“三桶油”,积极布局工程技术研究院,推动中石化北化院、石科院等一批国家级研发平台加快建设,打造南港科创中心和熟化基地,在新材料领域着力打造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。
针对民营企业,全面落实“春笋行动”各项举措,推动民企加强科技赋能,走好“专精特新”“单项冠军”发展之路。
实施新时代美丽“滨城”核心区高水平建设工程
持续提升城市影响力、承载力和吸附力,高标准打造国内高端行业峰会论坛承办地、中国商业保理之都、国内一流基金资管行业聚集区、平台经济创新区和总部经济新高地。到2027年,“于响”片区年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不低于20%,就业人口超过12万人,保理资产规模累计达到2100亿元,全力建成“于响”滨城城市客厅、现代金融运营示范区和新经济总部基地。